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心怀学生 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西京学院优秀教师群像

发布日期:2022-09-10 信息来源:本站 作者:陈荣 编辑:尚磊磊

她们,在三尺讲台为莘莘学子传道受业,在青葱校园与青年学子日夜相伴,无私奉献,甘之如饴。

她们,被所有学生亲切地唤作一声:“老师”。

学生们的“心理治愈师”,是她们;人生旅途的“引路人”,是她们;做人行事的“榜样力量”,是她们。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潏河之畔,神禾塬上,来自西京学院的教师群体胸怀“国之大者”,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梦想注入终身热爱的事业,做青年人良师益友,共同将清澈的爱献给学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人民教师,身肩责任与使命

“可能你一个很小的举动,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温暖,帮助她重新建立自信。”一袭黑色长裙的范敏洁老师坐在办公桌前,回忆自己在设计艺术学院执教时的一名学生。

“那天课上感觉她的状态不太对,我就问了一句她是不是心情不太好,没想到学生突然哭了起来,跟我说两个月以来我是第一个这样问她的人。”讲到这里,范敏洁不禁红了眼眶,流下了泪水。

课间,在教学楼的楼梯上,范敏洁和学生并肩而坐,倾听着学生的烦心事,不断开导。“没想到小小的关心会对学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每当我感觉疲惫的时候,回想起这名学生,都会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以后的每次教师节,范敏洁都会收到包括这名学生在内的许多学生的真挚祝福。一封封饱含学生深情的信息,范敏洁全部都细心保存着,其中一条来自毕业生的短信,上面写道:“我现在也是一名教师了,以往您对我的严格要求,这些引导致今我都铭记于心,我会以您作为我未来工作上的一个标杆。”

平日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换来的并非“埋怨”,而是“肯定”,这让也范敏洁更加感受到,“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也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神圣的责任和使命。

范敏洁参加创新课堂大赛决赛

教书育人,为“育人”,先“育己”,教好学生,教师自身“本领”也要过硬。

2021年陕西省第四届创新课堂大赛获奖名单公布,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课程打磨,范敏洁最终获得了三等奖。

这个奖项来之不易,50分钟的一堂课,范敏洁讲了不下一百遍,1万多字的讲稿改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没有一个多余的口语化字词,竞赛前突击备课,4天几乎没有合眼。

这个奖项意义重大,范敏洁说,“参赛是一次教育改革的试炼,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从‘上好一堂课’到‘上好一门课’的转变。”

范敏洁获奖,背后有无数“西京人”的努力。比赛准备过程中,教务处牵头为范敏洁搭建场景、录制视频、提供全部经费支持,设计艺术学院组织专家学者指导,“有时候录的晚占用了休息时间,老师都没有怨言,甚至还专门打电话问最近有没有什么困难,可以第一时间帮助协调。”范敏洁十分“感恩”为竞赛付出的教工老师们。

正是全体“西京人”的努力和拼搏,2022年,西京学院科研竞争力在全国民办高校中连续第五年名列榜首;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陕西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近年来,西京学院大大提高了教师群体竞赛、科研能力的支持力度,让老师们“安心教学、大胆创新”。

坚定理想,甘当学子引路人

2017年是刘子瑄从教第一年,她发现在《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上有名学生经常心不在焉,经过课后深入交谈,了解了学生想法和意见,意识到是课程难度导致学生们普遍“望而却步并失去兴趣”。刘子瑄迅速转变授课方式,改用动画和画图的方式,学生们的兴趣大大提升,而这名同学在平均分较低的情况下,取得了78分的骄人成绩。

“倾听学生,督促学生,更要尊重学生,以正能量引导学生做一个积极向上、有理想、有要求的青年人,这是责任,也是让我作为一名教师能够坚定下去的精神力量来源。”

伦理课堂上的“死亡教育”,学生哭着写完想说的话,懂得了去体会患者的恐惧和痛苦;带领学生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一字一句修改毕业生论文,引导学生认识到“走捷径会栽跟头”……刘子瑄,一名医学院的普通教师,倾注着全部心血“建立学生自信,以身作则带着学生一起向前走”。

刘子瑄正在讲课

“引路人”“筑梦者”,教师的育人之路不仅在课堂,也在课下,以实际行动做到言传身教,点亮学生心中的“火”。

疫情期间,刘子瑄积极报名参加学校核酸采集志愿者,平均每天为1000名学生采集核酸,夏天防护服湿透,冬天手指冻得打不了弯,半月间瘦了十几斤……她说:“这是非常好的以身作则、给学生讲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做法,学生为你感到骄傲,这就是好的教育。”

“有一年我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那时候平均睡眠就4到5个小时,凌晨4点多起床查找文献、写项目书,我拿这个事激励学生,他们问我为什么呢?我说为了理想。”刘子瑄表示:“‘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话,那我作为老师,必须要有职业的责任感和精神的追求,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帮助更多的学生定好人生目标,变成有理想的青年,这是历史使命,也是我的梦想。”

亦师亦友,是“亲人”更是榜样

2020届考取研究生31人、2021届30人,这是行健书院辅导员牛德元老师所带班级交上的高分“答卷”。

19点,行健书院的考研自习室坐满了备考学生,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张倩没来复习,牛德元得知成绩优秀的她因为家庭原因放弃考研时非常着急,他反复了解情况,不断鼓励,并帮助张倩成为助理辅导员,一个月800元补助让她安心备考。清晨7点早读,8点20分听课,下午学业指导,7点晚自习开始——张倩考研的每一天都有辅导员的全心陪伴。不仅如此,行健书院还邀请校外考研辅导老师来讲课、名师举办考研讲座、发放寒暑假“暖心套餐”和降温礼品、冬至举办已经延续七年的“骄子”盛宴……

“牛老师也第一时间找我谈话,劝我考研。老师不带一点私心,只怕我会后悔。”成功考取陕西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张倩在回忆的文章中感谢了牛德元。

牛德元与考研学生

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商学院孙亚娟老师2007年开始成为西京学院的一名教师,15年间从“不会讲课的老师成长为商学院的骨干教师”,她的学生们见了她总喜欢拥抱一下,作学业规划、聊人生目标,30分钟的通话时长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与学生之间的“亲密感觉”,让孙亚娟成了学生的“知心姐姐”。

老师,也是学生的“亲人”。给学生改简历、指导学生面试、帮学生介绍实习单位、学生的作品点击量超14万、带学生外出拍摄、和学生远程互动分享志愿者经历……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转型到西京学院任教的传媒学院何婕老师,始终与学生保持着一种“紧密联系”,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名学生和她诉说自己的思乡之情,她耐心倾听并不断开导,“学生说我有亲人的感觉”。

老师,更是学生的“榜样”,投身事业,言传身教。

——王震教授荣获2022年陕西省师德标兵,十五年的教学生涯,他钟情教学,关爱学生,兢兢业业育桃李,踏踏实实求真知,为年轻教师们和青年学子们树立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好榜样。

——罗滔被选拔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宋文琦、王洋入选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他们孜孜不倦,寄情科研,对工作满腔热情、一丝不苟,重视教学方法创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想方设法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电子信息学院张善文教授带领的“西京学院智能处理与大数据教师团队”入选2022年“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支撑西京学院科研综合实力连续5年名列全国民办高校第一和高质量学术论文排名第一,为全国100余所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西京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赵玉真博士为负责人的“新型显示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获批立项,入选“2022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通过自主创新,在新型显示领域贡献新生力量。

西京学院智能处理与大数据教师团队被评为2022年“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undefined

西京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赵玉真博士团队

做学生的“灯塔”,当学生的“贴心人”,全心全意托起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希望之火”,像这样的教师,在西京学院还有许许多多,她们无私奉献,夜以继日,常伴学生左右;她们报国为民,步履匆匆,立身讲台传授知识;她们挑战极限,奔赴一线,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她们追求卓越,献身科研,孜孜不倦,立德树人。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千千万万的人民教师,源源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有用人才,用仁爱之心呵护身边每一个学生,用无私奉献树起了时代的精神标杆。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在第38届教师节,为广大教师献上诚挚祝福,也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献上曲曲最美的赞歌。